close

 

認識快十年,每年至少會見一次面,結婚之後甚至每隔一兩週就會住在一起好幾天,似乎好像有比較熟悉的感覺,但是整體來說還是「不熟」。新的家人其實都對我很好,也很體諒我的「避素」(台:羞怯、自閉),只要我打開心胸,應該可以跟他們像一家人似地自然相處。

遺憾地,我還是無法,中間似乎就是隔著一堵透明但是有著厚度的牆,在他們面前,總是在想著自己該說哪些話、做哪些事,一直想的結果,就是什麼也沒說、什麼也沒做。

這種「不熟」但是彼此「相敬如賓」的感覺是我從小到大和別人相處的一貫模式,雖然和大家似乎都相處愉快,人緣也不差,但是真正覺得「熟」的朋友卻非常少。翻開國中的畢業紀念冊,有好幾個同學留的話都是:「雖然我跟你不熟……」。

我說的「熟」,是如果只有我跟他兩個人,我也可以覺得很自在,不用花腦筋想話題的人。如果是陌生人或完全不熟,那大可不必花任何心思,我怕的是「半生不熟」。如果一群人出去,那倒還好,只要笑咪咪地聽大家講話,偶而插幾句話進去就好,但是如果只有兩個人,總覺得就會有點尷尬。因此我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產生。無法避免的,例如和宿舍室友兩人共處一室,剛開始幾天會試著聊一下,之後我就自顧自地做自己的事,每天對方說的,大概只有「哈囉」、「晚安」等。同樣的情況,甚至延伸到小孩子,即使是還不大會說話的小孩,我也無法好好跟他們相處,不大知道要跟他們說什麼。因此,在某些情況下,我還滿喜歡多話的人,至少,跟他們在一起,比較不會有空白尷尬。

不能說羨幕那些跟大家都很熟的人,但是有時還是會希望,他們能分一點點熱力給我,不然,我這種微溫,不管如何都熟不了吧!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airepu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